銅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銅石并用。到了商朝,青銅鑄造工藝已十分高超,西周更是進入了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。銅文化可謂稱得上是民族瑰寶。那四川鑄銅雕塑究竟是怎么煉造出來的呢?跟著和圖雕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。
1.泥塑制作
鑄銅雕塑并非是一般性簡單的工藝,而要采用專業(yè)的模具,運用精湛的技巧磨合而鑄成。
開始塑像之前,整體構想而設計出圖紙,再按照設計出的圖案用泥稿做出大致模型,泥塑韌性好方便調(diào)整改動。接著,按比例放大泥塑,進行一比一的泥塑制作。
2.模具翻制
泥塑制作完成后,師傅們開始翻模。模具一般有兩種:一種是石膏翻制,一種是硅膠翻制。工藝品不太復雜情況下就用石膏翻制,反之就用硅膠翻制。
3.蠟型灌制與制殼
融化好的石蠟灌到已經(jīng)制作好的石膏模具或硅膠模具中,等石蠟冷卻后就成了蠟型。制殼同樣有兩種形式:一種是精密鑄造,一種是樹脂砂箱制作。小件或者復雜的工藝品我們選用精密鑄造,砂箱制作一般適用于簡單的光面。而精密鑄造,就是春秋時代流傳下來的失蠟法。
失蠟法:將蠟制成所要制作的型器樣式,后將耐高溫細泥漿淋至蠟型表面,并撒細沙在泥漿表層,反復多次,使之形成完整的型殼。
干燥后加溫使里面易融化的蠟質(zhì)熔出,形成空心的外殼型腔
4.鑄造與打磨鏨刻
在高溫環(huán)境下把銅化成銅水灌注到做好的殼或砂箱里面,由于鑄銅可能會產(chǎn)生一些飛邊、毛刺,所以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清冒口打磨。打磨完成后,我們就可以在上面手工鏨刻精美的花紋。
5.拼接與清理焊口
把打磨好的銅雕拼在一起,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,這一步做完,我們可以看出鑄銅雕塑的大致樣子了。拼接好后,焊接部位還要處理得與泥稿一致。
6.上色、涂油、封蠟
清理完焊口,接著便對其表面上色,然后是上油和封蠟,以便讓雕塑保持長久的光亮。銅擺件不像黃金那樣那么顯眼、奪目也不似木雕那般古樸。它結合了黃金和木制工藝品的調(diào)性,透露著低調(diào)奢華,沉穩(wěn)內(nèi)斂的氣質(zhì)。
好了,以上就是和圖雕塑為大家總結的關于四川鑄銅雕塑的完整全部過程,看完后你還知道該如何做了嗎?